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板式橡胶支座的加入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使得连续梁各桥墩分担总的振动功率流,从而改善了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关于建筑橡胶支座如何进行布置,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有坡度的建筑,请将支座固定在标高低的墩台上。
抗震性能:能够显著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小地震响应。
由于隔震橡胶支座器和阻尼器融为一体,可大大节约建筑空间,降低成本,同时施工简洁方便,工程质量易于保证。
橡胶建筑支座抗滑稳定性计算橡胶支座一般直接设置在墩台和梁底之间,在其受到梁体传来的水平力后,则支座与下面的垫石及上面的梁底间要有足够大的摩擦力,以保证支座不滑走,即:无活载作用时,应满足:μRGK≥1.4GEAG△T/TE有活载作用时,应满足:μRCK≥1.4GEAG△T/TE+FBK式中,μ为摩擦系数,橡胶支座与砼表面的摩阻系数取0.3,与钢板的摩阻系数取0.2;RGK为由结构自重引起的支座反力;RCK为由结构自重和汽车活载(计入冲击系数)引起的小支座反力;GEAG△T/TE为温度变化等因素因为支座大剪切变形时的相应水平力;FBK为由活载引起的制动力分在一个支座上的水平力;AG为支座平面毛面积。
支座安装后,应对支座是否漏放、支座安装方向、支座型式、临时固定设施拆除与否等进行检查,并对安装后所出现的偏差进行记录,以确保板式橡胶支座安装后的正常工作。
请关注:板式橡胶支座的发展历史和工作原理橡胶支座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常见异常现象的分析与排除橡胶支座是建筑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建筑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构件,是直接影响建筑寿命与行车安全的关键。
隔震特性:隔震装置具有可变的水平刚度特性,在强风或微小地震时(F≤F,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K1,上部结构水平位移极小,不影响使用要求;在中强地震发生时,(F>F,其水平刚度K2较小,上部结构水平滑动,使“刚性”的抗震结构体系变为“柔性”的隔震结构体系,其自振周期大大延长(例如TS=2~4S),远离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TS=0.3~1.2S)和场地特征周期(TG=0.2~0S),从而把地面震动有救地隔开,明显地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可使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或地震作用)降低为传统结构加速度反应的1/4~1/12。并且,由于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远远小于上部结构的层间水平刚度,所以,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水平变形,从传统抗震结构的“放大晃动型”变为隔震结构的“整体平动型’,从激烈的、由下到上不断放大的晃动变为只作长周期的、缓慢的、整体水平平动.从有较大的层间变位变为只有很微小的层间变位,斟而上部结构在强地震中仍处于弹性状态。这样,既能保护结构本身.也能保护结构内部的装饰、精密设备仪器等不遭任何损坏,确保建筑结构物和生命财产在强地震中的安全。
(图一)减震抗震支座厂家
基于橡胶支座的构造和分类,对公路建筑设计中橡胶支座尺寸的计算和支座规格的选定进行阐述,同时对支座安装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GPZ(II)50DX:表示GPZ(II)系列板式橡胶支座中设计承载力为50MN的单向活动的常温型盆式支座。
为了系统研究板式橡胶支座的抗压、剪切、转动等力学性能,1979—1981年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对160块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系数、不同胶层厚度的橡胶支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于1982年9月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
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的安装形式隔震橡胶支座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综合利用两种耗能机制和两种耗能材料同时耗能,滞回性能稳定、耗能能力强、变形能力大、构造简单、造美观、占用空何小、适用范围广,既可用于结构抗震,又可用于结构抗风,既可用于新建结构,也可用尹既有结构的加固,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浇注垫石的砼标号应不低于C30号或不低于设计标号,垫石砼顶面应预先用水平尺校准,力求平整而不光滑。浇筑垫石用的水泥标号应高于300号,支撑垫石要求表面平整但不光滑。浇筑混凝土安装漏斗,注入混凝土。浇筑时不允许混凝土溅、填在密封橡胶带缝中及表面上,如果发生此现象应立即清除。胶层厚度及层数。在一定范围内,橡胶支座夹层钢板与胶层厚度之比越大,则支座的竖向承载力越大。胶合板防护胶合板防护胶料要车车检,合格否做好标识,防止用错。胶料在配制时一定要称量准确,否则再科学的配方设计,再严格的工艺控制都没有用。胶片接头时,上、下胶片的长短接头部位应错开10-50MM,以免出现缺胶、断梗等质量问题。
此项工程若是采用人工控制千斤顶顶升更换建筑支座,顶升速率和高度很难做到同步,受力不匀还会给建筑构成损伤。
当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于上部结构时,结构会产生位移,摩擦摆隔振支座即通过摩擦力的作用来控制结构的位移,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同时,其内部的摆动机制允许支座在水平方向上自由摆动,有助于将振动能量转移到摩擦滑块上,实现振动能量的耗散。
不同的平面形状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结构:正交桥用矩形支座;曲线桥、斜交桥及圆柱墩桥用圆形支座;斜交桥亦可用斜角(平行四边形)支座(它的锐角与梁的斜交角相同),但这种支座正在被圆形支座所代替。
(图二)HDR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
抗震措施简单明了;抗震设计的对象从考虑整个结构物的复杂的不明确的抗震措施转变为只考虑隔震装置,简单明了,设计施工大大简化。
板式橡胶支座用钢板采用冷轧普通Q235钢板,其机械性能应符合《普逋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79)的规定。
LRB500隔震支座是一种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具体型号为LRB500。这种支座通过在橡胶支座中心嵌入铅芯,增强了其能量吸收能力,主要用于隔震结构中,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
层距离震主要是把修建构造的隔震技能和抗震技能联系在一起,并在修建构造上设备可以减震耗能的设备,然后削弱地震发作时的能量传达,并能屡次重复的吸收能量波,进一步下降修建构造在地震中的反响程度。削减修建物上层遭到的损坏。
与普通板式橡胶支座不同的是:聚四氟乙烯板式橡胶支座不是通过支座的剪切变形来实现梁的水平位移,它主要通过梁底不锈钢板与摩擦系数很小的四氟板来回滑动,实现梁的水平位移,四氟板式胶支座可以适应较大跨径及多孔连续梁桥的伸缩位移。
板式橡胶支座在水平力方向则应具有一定的柔性.以适应由于车辆制动力、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及活荷载作用下梁体的水平位移。
建筑支座的安装在支座安装之前应对支座的安装位置进行测量检验,支座安装平面应和支座的滑动平面或滚动平面平行,其平行度的偏差不宜超过2‰。
分析表明,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后,增强了梁和桥墩的水平向联结,使活动墩共同受力,分担部分梁上传下来的功率流,从而减小传递到固定墩的功率流,有利于提高橡胶支座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图三)橡胶隔震支座LNR-700
用第3条滞回曲线,按下式计算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板式橡胶支座的性能分析:KEQ=(Q+-Q-)/(U+-U-)式中:KEQ―建筑橡胶支座水平刚度,U+―大水平正位移,U-―大水平负位移,Q+―U+相应的水平剪力,Q--―U-相应的水平剪力。
支座用上、下钢板如与钢梁.或分布钢板直接接触,则上、下板厚度不应小于0.045DD,如与混凝土接触时,则钢板厚度不应小于0.06DD,DD为圆盘直径。
它的优点是支座高度小,构造简单,用钢量少;缺点是不能抵抗拉力,不能调整高度,转动量少,不便于更换和修理。
设置在被隔震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或基础)之间的全部隔震装置的总称。包括全部隔震支座、阻尼装置、抗风装置、限位装置以及其它附属装置。
目前应用较多的隔震元件是建筑隔震橡胶支座。隔震橡胶支座是由一层钢板一层橡胶层层叠合起来的,并经过加工将橡胶与钢板牢固地粘结在一起。首先,隔震支座有很高的竖向承载特性和很小的压缩变形,可确保建筑的安全;第二,隔震支座还具有较大的水平形能力,剪切变形可达到250%而不破坏;第三,橡胶隔震支座具有弹性复位特性,地震后可使建筑自动恢复原位。采用隔震橡胶支座的建筑物,设防目标一般可以提高一个设防等级。传统建筑的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设计合理的基础隔震建筑通常能做到小震不坏,中震不坏或轻度破坏,大震不丧失功能.此外,采用隔震橡胶支座建造的房屋,可适当降低上部结构的设防水准(一般可降低一度到一度半),这样就有可能使建筑布置更加灵活,并可减少一些结构的构造措施或减小一些结构件的尺寸或配筋(如墙体厚度),从而使上部结构能节约部分土建造价。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解决了橡胶的老化等耐久问题,完全可以使橡胶隔震支座的寿命满足建筑使用的要求。
在框架结构每根柱下布置一个隔震支座,对应长期设计荷载小的柱布置弹性滑板支座,因剪力墙在大震时会出现拉应力,故剪力墙下布置橡胶支座,隔震层大变形由橡胶隔震支座确定,铅芯支座主要布置在隔震层外围以增加隔震结构抗扭性能。结构的偏心率可通过合理布置铅芯支座位置得到控制。
LRB500隔震支座是一种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具体型号为LRB500。这种支座通过在橡胶支座中心嵌入铅芯,增强了其能量吸收能力,主要用于隔震结构中,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
地震带给人们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地震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危害大性,一次次地震的发生让人们认识要防震抗震的必要性,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出现顺应市场的需求,更好地起到隔震作用。